close

民調反映民意 也改變民意?

經濟日報

 

 民調  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不少人參考民調以定投票決定,但多個立法會落選者則不滿民調影響選情。民調反映民意,亦可能改變選民意向,引來爭議,外地更有規限民調例子。惟民調已成本港選舉基因,如何應對更實際?

民調左右大局?立法會選舉結束,卻有不少落選者對民調有微言,地區直選中的港島獨立參選人王維基、工黨何秀蘭等,均指受民調所害,甚至拖垮選情。王維基昨稱,民調顯示他可得一席,令不少選民轉而投票他人,成為敗因。

在投票日之前,先看看民調數據,已成為不少選民的指定動作,就算選民不故意看,傳媒也會大幅報道,誰將可以穩奪一席、誰有危機云云,但反映當時民意的民調,確也存在可能影響選民將來投票行為的爭議。

「含淚」轉投他人 未必反映意願

尤其本港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,只要票數足夠就可當選,勝者不止一人,熱心選民也更傾向有策略投票、配票,本來想投給A,但後來看看民調,第二、第三心水有危機,是否應該轉軚?就盼自己能做救兵。

在網絡發達之下,更有出現大規模的配票計劃,例如今屆有以即時通訊軟件作聯繫渠道的「雷動計劃」,也是利用所作的民調數據,再號召大量選民齊齊參加配票。

民調的影響力,衍生不少人以此配票,既有人因此受惠,但這些配票亦時有爭議。例如在選舉中,一般來說,選民是按自己的意願而投,選擇最心儀的候選人,但部分選民為顧全大局會放棄心水,「含淚」轉投他人,以此來說,選舉結果未必在反映選民的最直接意願。

且選民看民調配票,往往也有一種效果,就是選民都想投給有一定機會贏出的勝利者,與他們一起「勝利」,於是,希望低的一群則容易被放棄。此對於中小型政黨而言,相對更不利,因他們資源不多、沒有太多高知名度候選人,在民調中沒有太大優勢、又欠缺巨大的催票能力,若形勢吃緊,就容易成為被放棄對象。

過度分票 領先者隨時變落選

大政黨、大機構靠民調配票,其實也是雙面刃,在今屆選舉之中,最明顯看到的,是可能過度分票的現象。在超級區議會,本來民主黨涂謹申在多個民調之中排第一、預計做票王,但無論是該黨、雷動計劃,及很多支持者看到民調後,都轉而為其黨友鄺俊宇着急,更形成「搶救鄺俊宇」的強力網絡效應,大幅把票數倒向鄺俊宇,但結果過度分票,鄺俊宇成了票王,比涂謹申票數還多出一倍,差點令後者落選,險過剃頭。

事實上,有些地方為了在選前提供冷靜期、減少民調影響,就規定在選前的某一段時間內,禁止任何人發布選前民調!

此對港人來說或許陌生,但其實在台灣、意大利、法國等皆已實行,禁令期由選前一天至選前15天不等,如台灣規定選前10日不得公布民調,更嚴格的是,連在社交媒體轉發民調數據,也可被罰。台灣民進黨的謝長廷今年就因在總統大選前10日內,在造勢晚會引述民調數字,結果被法院判罰50萬元新台幣。

外地限選前民調 同樣惹爭議

當然此做法惹來最多的批評,便是阻礙言論自由,既在台灣時有惹起爭論,在法國更鬧上法庭(見表)。在本港要實行,爭議之聲只怕更大。

參考民調而自行配票的現象,在本港相信將繼續,且在經歷多次選舉之後,選民亦愈來愈識玩,自然希望有策略為自己支持的陣營謀取最多席位,加上網絡的即時動員能力強,也只會令網絡未來將有更多民調數字、建議配票名單相信更會滿天飛。

今屆選民因民調而轉向的故事,在下屆可能再度上演,要避免當中的壞影響,更可行的,其實是政黨自行協調,既避免太多名單令選民的變數加大,也可向支持者有效傳遞更好的配票策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https://hk.news.yahoo.com/%E6%B0%91%E8%AA%BF%E5%8F%8D%E6%98%A0%E6%B0%91%E6%84%8F-%E4%B9%9F%E6%94%B9%E8%AE%8A%E6%B0%91%E6%84%8F-225519114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ihui517 的頭像
    yihui517

    滿天飛舞的花絮

    yihui5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